close

有一天,有位老師叫班上每個同學各帶個大袋子到學校, 她還叫大家到雜貨店去買一袋馬鈴薯,大家就以為老師發神經病, 或她對馬鈴薯有特殊的喜好。

第二天上課時,老師叫大家給自己不願意原諒的人選一個馬鈴薯, 將這人的名字以及犯錯的日期都寫在上面,再把馬鈴薯丟到袋子裡,這是我們這一週的作業。

第一天還蠻好玩的,快放學時,我的袋子裡已經有了九個馬鈴薯,珍妮說我整理的頭髮很醜,芭比打了我的頭,吉米雖然知道我必需提高平均分數,卻不肯讓我抄他的作業,每件事都讓我欣然地丟個馬鈴薯到袋子裡,還發誓絕不原諒這些對不起我的人。

下課時,老師說在這一整週裡,不論到哪兒都得帶著這個袋子,我們扛著袋子到學校,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。

好啦!一週後,那袋馬鈴薯就變成了相當沉重的負荷,我已經裝了差不多五十個馬鈴薯在裡面,真把我壓垮了,我等不及這項作業快結束。

第二天老師問:你們知道自己不肯原諒別人的結果了嗎?會有重量壓在肩牓上,你不肯原諒的人愈多,這個擔子就愈重,對這個重擔要怎麼辦呢?

老師停了幾分鐘讓我們先想一想,然後她自己回答:放下來就行了。 有很多時候都應該懂得放下。

**********

默思:耶穌教導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彼此寬恕。聖經上說那時,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:「主啊!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,我該寬恕他多少次?直到七次嗎?」耶穌對他說:「我不對你說:直到七次,而是到七十個七次。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,要同他的僕人算賬。他開始算賬的時候, 給他送來一個欠他一萬「塔冷通」的,因他沒有可還的,主人就下令,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,以及他所有的一切,都變賣來還債。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:主啊!容忍我吧!一切我都要還給你。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釋放了,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。那僕人正出去時,遇見一個欠他一百「德納」的同伴,他就抓住他,扼住他的喉嚨說:還你欠的債!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:容忍我吧!我必還給你。可是他不願意,且把他下在監?,直到他還清了欠債。他的同伴看見所發生的事,非常悲憤,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。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,對他說:惡僕!因為你哀求了我,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;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,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!他的主人大怒,遂把他交給刑役,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。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?寬恕自己的弟兄,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。」(瑪十八21-35

參考某文章的那一段內容:伯多祿寬恕七次的心胸,已算得上是相當偉大的了,但基督所要求於他的,還要比這更偉大他要求寬恕別人,要到七十個七次;也即是說要無限制地寬恕。對基督徒來說,人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,是宇宙的中心,是基督用寶血贖回來的;任何人都值得別人對他施以無限的愛護和接納。耶穌所宣講的天父,「使太陽上升,光照惡人,也光照善人;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」。(瑪五45)。他是一位「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」的、涵蓋眾生、包容萬物的主宰。我們作他子女的,自然也應以更廣闊的心胸,去慷慨對待別人。

耶穌在福音中以一個比喻,突出了一個不懂寬恕的僕人的醜惡嘴臉。這僕人獲得主人無條件的憐憫,卻不能以同樣的慈悲心腸去對待自己的同伴。他完全不懂甚麼叫「易地而處」,他只知道自己需要獲得別人的同情,卻不知道別人也同樣需要獲得他的寬恕。

在這比喻中,耶穌除了啟示我們在彼此相處時,應注意「以人為中心」和「易地而處」這兩大原則外,還揭示了他的福音的解放性。我們現在是被束縛著,只懂得自私自利、斤斤計較,只顧自己利益,不管別人死活。有些人甚至認為,只要每人都自私自利,社會整體便會同受其利;他們稱那使這自私自利的社會進步的力量「無形的手」。然而,一個以自私自利為前提的社會,無論它是多麼的「進步」,它仍無法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。因為在這裡社會中生活的人,將很難學到對別人的尊重、寬恕和接納。只有除去自私,我們才會想到人;只有排除斤斤計較的心態,我們才能更自由地與人交往,這便是解放。當人由個人或集體的自私狀況下被解放出來以後,他便能獲得天主子女自由,自由地去愛、去服務、去寬恕;沒有次數和條件的限制,也永不會感到真誠的付出是一種「吃虧」。

以上由一小段福音所引伸出來的做人原則,如以人為中心、易地而處、自我解放等,都是福音精神的一部分。

最後,心理學家Thomas Szaz說:「愚者既不寬恕、也不忘記;幼稚者既寬恕、又忘記;智者寬恕、卻不忘記。」。聖經中的寬恕與遺忘,指一方面神能完全寬恕人的罪,另一方面人卻不應忘記曾犯罪的事實、只是神不算為他的罪、不追究他的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t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